2021年广东省重点领域研发计划\u201C营养健康食品创制\u201D重点专项项目补贴汇总

2021-02-26 18:10

为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制造强省建设工作部署,加快发展现代农业与食品战略性支柱产业集群,以科技创新保障膳食营养和饮食安全,落实主动健康模式实现健康中国战略目标,启动实施营养健康食品创制重点专项,强化营养健康食品产业的科技支撑, 促进现代食品产业健康发展。本专项设置5个专题,共16个研究方向。最高资助700万元。

申报日期:2021-02-22 / 2021-03-22

  一、申报要求

  (一)项目申报单位(包括企业、科研院所、高校、其他事业单位和行业组织等)应注重产学研结合、整合省内外优势资源;同时应注重优选合作单位,原则上同一项目牵头单位与参与单位总数不超过6家(含),项目组成员名单不超过15名(含)。

  申报单位为省外地区的,项目评审与广东省内单位平等对待,港澳地区高校院所按照《广东省科学技术厅 广东省财政厅关于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参与广东省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组织实施的若干规定(试行)》(粤科规范字〔2019〕1号)文件精神纳入相应范围。省外单位牵头申报的,经竞争性评审,择优纳入科技计划项目库管理。入库项目在满足科研机构、科研活动、主要团队到广东落地,且项目知识产权在广东申报、项目成果在广东转化等条件后,给予立项支持。

  (二)项目申报单位应在该领域具有显著优势,具备较强的研究开发实力或资源整合能力,承担项目的核心研究组织任务。对企业牵头或国家、省实验室(含分中心)牵头申报的项目,优先予以支持。

  (三)项目申报单位应认真做好经费预算,按实申报,且应符合申报指南有关要求。申报项目必须有自筹经费投入,企业牵头申报的,项目总投入中自筹经费原则上不少于70%;非企业牵头申报的,项目总投入中自筹经费原则上不少于50%。在财政资金分配方面,牵头单位原则上应分配最大的资金份额。

  (四) 省重点领域研发计划申报单位总体不受在研项目数的限项申报约束,但不鼓励同一研究团队或同一单位分散力量,在申报同一专题时,同一研究团队原则上只允许牵头1项或参与1项,同一法人单位原则上只允许牵头及参与不超过3项,否则纳入科研诚信记录并进行相应处理。

  (五) 项目负责人应起到统筹领导作用,能实质性参与项目的组织实施,防止出现拉本领域高端知名专家挂名现象。

  (六) 项目内容须真实可信,不得夸大自身实力与技术、经济指标。各申报单位须对申报材料的真实性负责,申报单位和推荐单位要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科研诚信建设的若干意见》(厅字〔2018〕23号)要求,加强对申报材料审核把关,杜绝夸大不实,甚至弄虚作假。各申报单位、项目负责人须签署《申报材料真实性承诺函》(模板可在阳光政务平台系统下载,须加盖单位公章)。项目一经立项,技术、产品、经济等考核指标无正当理由不予修改调整。

  (七) 有以下情形之一的项目负责人或申报单位不得进行申报或通过资格审查:

  1.项目负责人有广东省级科技计划项目3项以上(含3项)未完成结题或有项目逾期一年未结题(平台类、普惠性政策类、后补助类项目除外);

  2.项目负责人有在研广东省重大科技专项项目、重点领域研发计划项目未完成验收结题(此类情形下该负责人还可作为参与人员参与项目团队);

  3.在省级财政专项资金审计、检查过程中发现重大违规行为;

  4.同一项目通过变换课题名称等方式进行多头或重复申报;

  5.项目主要内容已由该单位单独或联合其他单位申报并已获得省科技计划立项;

  6.省内单位项目未经科技主管部门组织推荐;

  7.有尚在惩戒执行期内的科研严重失信行为记录和相关社会领域信用黑名单记录;

  8.违背科研伦理道德。

  (八) 申报项目还须符合申报指南各专题方向的具体申报条件。

  二、专题内容

  专题一:功能性油脂创制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专题编号:20210201)

  项目 1:结构酯生物加工关键技术研发与示范

  (一) 研究内容。

  针对当前食用油脂过量摄入导致的肥胖而引发的慢性 代谢综合征等问题,以大宗油脂的分子结构功能化制备结构酯为目标导向,研究结构酯生物加工专用酶的挖掘与脂质转化作用机制,缓解当前酶资源短缺问题;研究酶的高效催化技术,建立不同油脂原料制备结构酯的工艺路径,实现目标脂质的高效生产;开发适合酶生物催化反应的新装备并建立示范生产线;建立功能性油脂检测和鉴伪评价技术,完善功能性结构酯品质控制体系;开展针对特殊人群的油脂功能评价研究,开发系列新型结构酯类产品。

  (二) 考核指标。

  1.开发结构酯加工关键酶 3~5 种。

  2.建立新型大宗油脂酶法生物加工关键技术 3~5 项。

  3.开发适合酶生物催化反应的新型装备 1~2 套,并建立示范生产线 1 条,使目标脂质的转化率大于 80%。

  4.开发功能性结构酯检测和鉴伪评价技术 1 套,建立功能性结构酯品质控制体系 1 套。

  5.获得针对特殊人群的结构酯产品功能性临床实验报告2-3 份,开发不同含量及来源的功能性结构酯新产品 8-10 种。

  6.获得高质量发明专利 2-3 件。

  (三) 支持方式、强度与要求。

  1.支持方式:竞争择优。

  2.支持强度:700 万元左右。

  3.申报要求:企业牵头,产学研联合申报。

  项目 2:健康型特种油脂绿色加工关键技术及装备研发与示范

  (一) 研究内容。

  针对食品工业用特种油脂饱和度高、营养特性不足、产品品质不稳定等问题,以酶法催化酯交换制备特种油脂基料 油为目标导向,研究国产脂肪酶催化油脂酯交换效率,开发低成本的脂肪酶固定化关键技术,筛选和复配经济高效的固 定化脂肪酶制剂;突破酶法催化油脂连续化酯交换工艺技术; 开发低饱和特种油脂高效乳化及产品塑性增强技术;研究特种油脂产品制备过程中乳化、激冷、捏合等影响参数,开发产品品质稳定的特种油脂产品,并建立示范生产线;研发固 定化脂肪酶连续催化反应器,开发基于特种油脂产品加工装 备的易拆式激冷、捏合换热单元,降低设备运行成本。

  (二) 考核指标。

  1.筛选经济高效的国产脂肪酶 2~3 种,催化效率达到国外同类产品的 80%以上。

  2.建立特种油脂绿色加工关键技术 2~3 套。

  3.开发饱和度低的食品加工所需特种油脂配料产品 4~6个,饱和脂肪酸含量低于 40%。

  4.开发酶法酯交换连续反应装备 1 套,并建立示范生产线 1 条;开发食品加工所需特种油脂加工装备的易拆式换热单元,降低设备运行成本大于 10%。

  5.获得高质量发明专利 2~3 件。

  (三) 支持方式、强度与要求。

  1.支持方式:竞争择优。

  2.支持强度:600 万元左右。

  3.申报要求:产学研联合申报。

  项目 3:功能性磷脂精深加工关键技术创新与应用

  (一) 研究内容。

  针对当前公众膳食中ω-3 摄入缺乏而带来的脂类营养不均衡问题,以海洋来源磷脂型ω-3 脂肪酸功能脂质研发为导向,研究磷脂型ω-3 脂肪酸功能脂质生物加工专用酶的挖掘与脂质转化作用机制;研究磷脂型ω-3 脂肪酸功能脂质酶法生物加工技术;研究磷脂型ω-3 脂肪酸功能脂质的精制富集关键技术;研究磷脂型ω-3 脂肪酸功能脂质微囊化关键技术, 提升产品稳定性并进一步拓宽其应用范围;以磷脂型ω-3 脂肪酸功能脂质及其微胶囊为主要成分开发高附加值营养健康食品配料产品。

  (二) 考核指标。

  1.开发磷脂型ω-3 脂肪酸功能脂质加工关键酶 3~5 种。

  2.建立磷脂型ω-3 脂肪酸功能脂质酶法生物加工关键技术2~3 项。

  3.建立磷脂型ω-3 脂肪酸功能脂质精制富集技术 1~2 项, 实现目标脂质含量达到 25%以上。

  4.建立磷脂型ω-3 脂肪酸功能脂质微囊化技术 1~2 项, 实现油脂包埋率 85%以上。

  5.开发磷脂型ω-3 脂肪酸功能脂质食品配料产品 2~3 种。

  6.获得高质量发明专利 2~3 件。

  (三) 支持方式、强度与要求。

  1.支持方式:竞争择优。

  2.支持强度:300 万元左右。

  3.申报要求:产学研联合申报。

  专题二:功能性糖创制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专题编号:20210202)

  项目 1:功能性多糖创制关键技术与产品开发

  (一) 研究内容。

  针对广东大宗果蔬等特色农产品中活性多糖的精细结 构特征不清楚,健康功效不明确,高效分离制备技术缺乏, 功能性开发不足,导致高附加值产品少等突出问题,研发提高果蔬等活性多糖提取效率的原料生物与物理加工前处理关键技术,突破高糖高粘原料多糖提取效率低和产品活性不高等技术瓶颈,创建果蔬等活性多糖高效制备纯化关键技术, 研发高活性多糖食品配料;揭示果蔬等活性多糖调节肠道功能、改善糖代谢等主要生物活性的量效、构效关系及其作用 机制;建立活性多糖配料及其应用产品的质量控制体系和质 量评价标准,明确其应用导向和人群针对性;以果蔬活性多 糖为主要功能性配料,通过精准营养设计,创制出适于肠道 功能障碍、糖代谢异常等特殊人群的功能食品和个性化营养 代餐食品新产品,并建立示范生产线,实现产业化。

  (二) 考核指标。

  1.创建果蔬等活性多糖高效制备技术 2~3 项,多糖提取效率较现有提取技术提高 10%以上。

  2.明确果蔬等活性多糖调节肠道健康、改善糖代谢等主要生理活性 2~3 项,建立其生理功能和质量标准评价技术体系 1 套。

  3.研发具有调节肠道健康和改善糖代谢作用的果蔬等活性多糖食品配料 1~2 种,建立其品控技术体系 1 套。

  4.设计创制以活性多糖为功能性配料的功能食品和营养代餐食品 2~3 个,并建立示范生产线 1~2 条。

  5.获得高质量发明专利 2~3 件。

  (三) 支持方式、强度与要求。

  1.支持方式:竞争择优。

  2.支持强度:500 万元左右。

  3.申报要求:产学研联合申报。

  项目 2:低热量糊精生物加工新技术与产品开发

  (一) 研究内容。

  针对人们对低热量减肥食品的需求,以淀粉为底物制备 抗性糊精和α-环糊精等低热量糊精为目标导向,研究低热量 糊精加工专用糖基转移酶的挖掘与转化作用机制;研发低热 量糊精的高效酶催化加工技术,阐明加工过程精准调控原理, 实现目标产物的高效生产;完善低热量糊精产品质量控制体 系和质量评价标准;完善低热量糊精生理功能评价技术体系, 阐明低热量糊精产品的生理功能及应用效果;开发新型水溶 性低热量糊精系列产品并建立示范生产线。

  (二) 考核指标。

  1.开发催化效率、特异性及稳定性优良的低热量糊精加工关键糖基转移酶 3~5 种。

  2.建立低热量糊精产品的高效生物加工关键技术 2~3项,在现有基础上,产品转化率提高 20%以上。

  3.建立针对不同系列低热量糊精的产品品控技术体系 1 套。

  4.建立低热量糊精生理功能评价技术体系 1 套,阐明产品生理功能及益生机理。

  5.开发低热量糊精系列产品 2-3 种,建立示范生产线 1 条。

  6.获得高质量发明专利 2-3 件。

  (三) 支持方式、强度与要求。

  1.支持方式:竞争择优。

  2.支持强度:300 万元左右。

  3.申报要求:企业牵头,产学研联合申报。

  项目 3:功能性低聚糖绿色制造技术体系升级与新产品开发

  (一) 研究内容。

  针对我省低聚异麦芽糖、低聚半乳糖和低聚果糖等功能性低聚糖制备过程缺乏加工专用酶,加工过程污染程度高的问题,以全面提升我省功能性低聚糖绿色制造水平为研究重点,挖掘新型高性能功能性低聚糖生物加工专用酶;研发功能性低聚糖新型生物发酵及酶解制备技术;开发功能性低聚糖分离及高效提纯技术,开发功能性低聚糖加工废液回收循环利用技术,实现对功能性低聚糖的规模化、环保、高效、低成本生产;研究不同产品组分特性对其生理功能的影响, 在此基础上优化产品结构,开发具有不同功能特性的系列配料产品并建立示范生产线。

  (二) 考核指标。

  1.开发高催化效率和高特异性的低聚异麦芽糖、低聚半乳糖和低聚果糖等功能性低聚糖新型加工用酶 2~4 种。

  2.建立低聚异麦芽糖、低聚半乳糖和低聚果糖等功能性低聚糖加工关键技术 2-4 项,产品转化率提高 20%以上,成本降低 10%以上。

  3.建立高效、环保且集成化程度高的分离提取技术,产品提纯效率提高 10%。

  4.开发低聚异麦芽糖、低聚半乳糖和低聚果糖等大宗功能性低聚糖系列配料产品 2~3 种,建立示范生产线 1 条。

  5.获得高质量发明专利 2~3 件。

  (三) 支持方式、强度与要求。

  1.支持方式:竞争择优。

  2.支持强度:300 万元左右。

  3.申报要求:企业牵头,产学研联合申报。

  项目 4:功能性膳食纤维规模化制备技术与产品开发

  (一) 研究内容。

  针对功能性膳食纤维规模化制备技术落后、品质控制标准缺乏、结构不清楚与功能性开发不足等问题,依据不同来源功能性膳食纤维的结构特点,采用物理、化学、酶法等提取方式,有针对性提取其中功能性膳食纤维;基于功能性膳食纤维的不同用途,确立功能性膳食纤维食品配料规模化生产工艺,开发适用于不同用途功能性膳食纤维食品配料生产工艺并建立示范生产线;创制加工过程品质控制技术体系; 开发适用于烘焙、饮料、营养补充剂等系列食品的功能性膳食纤维配料,并实现其在食品中的产业化应用。。

  (二) 考核指标。

  1.建立功能性膳食纤维高效提取、规模化分离关键技术1~2 项。

  2.建立 1~2 种功能性膳食纤维食品配料的规模化生产工艺流程 1-2 项,建立示范生产线 1 条。

  3.开发不同用途的功能性膳食纤维食品配料 2~3 种,制定 2~3 种功能性膳食纤维食品配料质量标准,并实现产业化生产与应用。

  4.开发以功能性膳食纤维为核心功能因子的健康食品2~3 种。

  5.申请高质量发明专利 2~3 件。

  (三) 支持方式、强度与要求。

  1.支持方式:竞争择优。

  2.支持强度:300 万元左右。

  3.申报要求:企业牵头,产学研联合申报。

  专题三:功能性蛋白创制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专题编号:20210203)

  项目 1:蛋白肽绿色制造技术体系升级与新产品开发

  (一) 研究内容。

  针对动植物蛋白源功能性蛋白肽水解专用酶及酶解控制技术缺乏,功能蛋白肽高效、低成本生产技术薄弱等问题, 对功能性蛋白肽绿色制造技术体系进行升级,挖掘靶向释放目标功能性蛋白肽的特异性蛋白酶;研发功能性蛋白肽发酵酶解耦联控制酶解技术,开发功能性蛋白肽高效富集提纯集成技术,开发功能性蛋白肽的废渣高值化利用技术,创建 功能性蛋白肽高效规模化、环保、低成本生产模式;研究不同功能性蛋白肽相互作用对其生理功能的影响,针对亚健康特定人群进行个性化营养功能设计,创制功能性蛋白肽营养健康食品,制定产品质量标准和生产规程,并建立示范生产 线。

  (二) 考核指标。

  1.开发高催化效率和高特异性的功能性蛋白肽新型加工酶 2~3 种。

  2.建立功能性蛋白肽加工关键技术 2~4 项,产品转化率提高 20%以上,成本降低 10%以上。

  3.建立功能性蛋白肽集成化程度高的分离提取技术,产品提纯效率提高 10%以上。

  4.建立功能性蛋白肽生产废渣高值化利用技术,生产废渣降低 80%以上。

  5.开发功能突出、功效显著的功能性蛋白肽食品配料产品 2~3 种。

  6.以功能性蛋白肽为主要功能因子,开发营养健康食品2~3 种,建立示范生产线 1 条。

  7.获得高质量发明专利 2~3 件。

  (三) 支持方式、强度与要求。

  1.支持方式:竞争择优。

  2.支持强度:500 万元左右。

  3.申报要求:企业牵头,产学研联合申报。

   项目 2:新型功能结合蛋白制品的研发与示范

  (一) 研究内容。

  针对当前母乳功能性蛋白/肽检测及制备技术缺乏、产业化程度低、功效评价技术体系不健全等问题,开发糖蛋白/ 糖肽、脂蛋白/脂肽等蛋白制品高通量检测技术,解析中国母乳中糖蛋白/糖肽、脂蛋白/脂肽等蛋白组成的变化规律;筛 选和复配几种经济高效蛋白酶,突破酶法催化蛋白可控水解技术,建立酶法制备功能性糖肽与脂肽工艺路径,实现目标蛋白的高效生产;开发适合酶生物催化反应的新装备并建立示范生产线;建立动物模型,探讨糖蛋白/糖肽、脂蛋白/脂 肽的代谢途径,解析其对孕期健康与哺乳期康复、乳汁成分与子代发育的影响机制,完善糖蛋白/糖肽、脂蛋白/脂肽功 效评价技术体系,开发系列优质蛋白配料产品。

  (二) 考核指标。

  1.建立糖蛋白/糖肽、脂蛋白/脂肽等高通量检测技术 3~4 项。

  2.筛选获得糖蛋白/糖肽、脂蛋白/脂肽制备专用蛋白酶

  2~3 种,建立酶法催化蛋白可控水解技术 2~3 项。

  3.开发适合蛋白酶生物催化反应的新型装备 1~2 套,并建立示范生产线 1 条。

  4.建立糖蛋白/糖肽、脂蛋白/脂肽功效评价技术体系 1 套, 开发优质蛋白配料产品 2~3 种。

  5.获得高质量发明专利 2~3 件。

  (三) 支持方式、强度与要求。

  1.支持方式:竞争择优。

  2.支持强度:300 万元左右。

  3.申报要求:企业牵头,产学研联合申报。

  项目 3:低致敏性功能乳蛋白生物加工技术与新产品开发

  (一) 研究内容。

  针对当前国内乳品过敏原消除产业化技术缺乏等问题,以降低配方乳品致敏性为目标导向,研究定向酶解、膜过滤、 分子螯合修饰等过敏原消减技术,建立相应工艺路径,实现目标过敏原的高效去除;建立动物模型,开发乳品低致敏性安全评价技术,完善低致敏性乳品安全评价技术体系;开发低致敏性乳品品质控制技术,完善品质控制体系;开发低致敏性配方乳品并建立示范生产线。

  (二) 考核指标。

  1.建立乳品中β-乳球蛋白和α-酪蛋白等 2~3 种常见过敏原消减技术。

  2.建立低致敏性乳品安全评价动物评价模型 1 个,建立低致敏性乳品安全性评价技术体系 1 套。

  3.建立低致敏性乳品品质控制技术体系 1 套。

  4.开发低致敏性配方乳品不少于 1 种,建立示范生产线1 条。

  5.获得高质量发明专利 2~3 件。

  (三) 支持方式、强度与要求。

  1.支持方式:竞争择优。

  2.支持强度:300 万元左右。

  3.申报要求:产学研联合申报。

  专题四:岭南特色农产品功能性营养物质创制关键技术 研究与示范(专题编号:20210204)

  项目 1:茶多酚加工关键技术研发与产品开发

  (一) 研究内容。

  针对茶多酚等多酚类化合物提取分离制备技术难题,开展系列化、高效、高选择性新型分离材料设计、合成与优化, 研制成套的茶多酚超声波、微波等辅助提取与柱分离集成的高效纯化制备工艺技术,制备不同结构的茶多酚;基于茶多酚的不同用途,确立茶多酚食品配料规模化生产工艺流程, 开发适用于不同用途茶多酚食品配料生产的新装备并建立示范生产线;完善加工过程品质控制技术体系;开发适用于烘焙、肉制品、饮料应用的的系列茶多酚食品配料产品。

  (二) 考核指标。

  1.建立茶多酚超声波、微波等辅助提取与柱分离集成的高效纯化制备工艺技术 1~2 项。

  2.建立不同用途茶多酚食品配料的规模化生产工艺流程2~3 项,开发功能性茶多酚规模化生产新装备 1~2 套,建立示范生产线 1 条。

  3.建立茶多酚食品配料加工过程品质控制技术体系 1 套。

  4.开发不同用途的茶多酚食品配料产品 2~3 种。

  5.获得高质量发明专利 2~3 件。

  (三) 支持方式、强度与要求。

  1.支持方式:竞争择优。

  2.支持强度:300 万元左右。

  3.申报要求:企业牵头,产学研联合申报。

  项目 2:黄酮加工关键技术研发与产品开发

  (一) 研究内容。

  针对富含黄酮的柑、橘、橙、柚、柠檬等亚热带特色果蔬果皮资源化利用率低,功能性开发不足等问题,研发黄酮 物理场辅助提取技术、超滤技术和低聚合度黄酮的化学降聚提取技术,建立不同结构类型黄酮的纯化制备技术;研究分 子交互掩盖和酶催化脱苦生物加工技术,解决黄酮类物质苦味重的产业难题;研制绿色高效的酶催化装备,确定其规模 化生产工艺参数并建立示范生产线;完善加工过程品质控制技术体系;开发口感好、稳定性强、适用性广的黄酮类食品配料产品。

  (二) 考核指标。

  1.建立物理场辅助提取、超滤和低聚合度黄酮的化学降聚提取技术 2-3 项,其中聚合态黄酮聚合度降低 20%以上。

  2.建立黄酮类物质分子交互掩盖和酶催化脱苦生物加工技术 2-3 项。

  3.开发黄酮规模化生产新装备 1-2 套,建立示范生产线 1条。

  4.建立黄酮加工过程品质控制技术体系 1 套。

  5.开发不同用途的黄酮类食品配料产品 2-3 种。

  6.获得高质量发明专利 2-3 件。

  (三) 支持方式、强度与要求。

  1.支持方式:竞争择优。

  2.支持强度:300 万元左右。

  3.申报要求:企业牵头,产学研联合申报。

  项目 3:天然食用色素加工关键技术与产品开发

  (一) 研究内容。

  针对天然食用色素提取效率低、稳定性差,吸收利用率不高、生理活性不明确等共性问题,以我省富含花色苷、类 胡萝卜素等天然食用色素的农副产品为原料,揭示其调节糖脂代谢等主要功能活性的量效、构效关系及作用机制;明确天然食用色素与膳食纤维等大分子互作对其生物利用率和 消化吸收特性的影响;研究提取制备过程对天然食用色素结构特征和功能活性的影响,研发天然食用色素的稳态化高效提取技术;针对天然食用色素在应用中易失稳、失活等产业技术瓶颈,明确天然食用色素与大分子物质结合的稳定化载体高效利用递送机制,研发其微胶囊包埋关键技术,评价天然食用色素微胶囊的稳定性和生物利用度等;研发可用于不同食品体系的天然食用色素纳米乳液制备技术、低温喷雾干燥技术等,提升产品稳定性,并建立示范生产线;开发高稳定性、高活性、高吸收率的天然食用色素食品或配料产品。

  (二) 考核指标。

  1.明确 2~3 种天然食用色素调节糖脂代谢等主要生理活性。

  2.建立天然食用色素高效提取制备技术 1~2 套,并建立示范生产线 1 条。

  3.建立天然食用色素微胶囊包埋、纳米乳液制备和低温喷雾干燥等稳态化技术 2~3 项。

  4.开发天然食用色素稳态化应用技术 1~2 套,并建立示范生产线 1 条。

  5.开发天然食用色素乳液和微胶囊食品配料及其富含天然食用色素食品 2~3 种,活性物质载量率 15%以上,包埋率 90%以上,活性保留率 70%以上。

  6.获得高质量发明专利 2-3 件。

  (三) 支持方式、强度与要求。

  1.支持方式:竞争择优。

  2.支持强度:300 万元左右。

  3.申报要求:产学研联合申报。

  专题五:营养健康食品特色配料创制关键技术研究与示 范(专题编号:20210205)

  项目 1:功能香基绿色制备关键技术研发与示范

  (一) 研究内容。

  针对华南地区高品质香基绿色高效生产技术不高等问 题,以烯烃、羧酸等挥发呈香类物质低温高效提取、酶法分子改造为高附加值功能性内酯、手性香料等香基配料产品为目标导向,进行烯烃、羧酸等挥发成分生物加工专用酶的挖掘与分子转化作用机制研究;研发功能性挥发呈香类物质绿色低温高效提取技术及酶法级联反应高效催化转化技术,建立不同功能性挥发呈香类物质的结构改造工艺路径,实现功能性内酯、手性香料等产品的高效生产;开发适合挥发呈香 类物质的高效提取或酶法级联反应制备功能性内酯、手性香料物质的新装备,并建立示范生产线;完善加工过程品质控 制技术体系;开发系列新型功能性内酯、手性香料食品配料产品。

  (二) 考核指标。

  1.开发适用于功能性挥发呈香类物质分子改造的酶 3~5种。

  2.建立功能性挥发呈香类物质高效提纯技术或酶法分子改造工艺 2~3 项。

  3.开发新型装备 1~2 套,并建立示范生产线 1 条,使目标产品的转化率大于 50%。

  4.建立功能性内酯、手性香料等功能性挥发呈香类物质产品加工过程品质控制技术体系 1 套。

  5.开发不同含量及来源的功能性内酯、手性香料食品配料产品 3-5 种。

  6.获得高质量发明专利 2~3 件。

  (三) 支持方式、强度与要求。

  1.支持方式:竞争择优。

  2.支持强度:300 万元左右。

  3.申报要求:产学研联合申报。

  项目 2:高活性高稳定性益生菌规模化制备技术开发与示范

  (一) 研究内容。

  针对益生菌生产及保存过程菌体易失活或活力降低问题,依据益生菌菌株的基因组和发酵过程中的代谢特性,构建不同益生菌菌株发酵过程中的代谢网络,优化发酵工艺, 提高发酵生产过程中益生菌的活菌数和活力;针对益生菌干燥过程中菌体的冷损伤和热损伤机制,开发出相应的保护技术和保护剂,提高益生菌产品的稳定性,解决当前益生菌生产过程中活菌数低,生产出的产品货架期稳定性差、难以规模化放大等主要技术问题;建立益生菌规模化制备示范生产线;完善益生菌制备以及加工过程品质控制技术体系。

  (二) 考核指标。

  1.选择不同代表性的益生菌 3-5 株,建立发酵工艺,实现发酵液中益生菌活菌数达到 100-300 亿 U/ml。

  2.开发适用于益生菌冷冻干燥过程的保护剂并建立相关工艺,实现冷冻干燥制品中活菌数达到 5000~8000 亿 U/ 克,常温(25 度)储存 12 个月存活率不低于 60%。

  3.开发适用于益生菌低热喷雾干燥技术保护剂并建立相关工艺,实现干燥制品中活菌数达到 4000-6000 亿 U/克, 常温(25 度)储存 12 个月存活率不低于 50%。

  4.建立益生菌规模化制备示范生产线 1 条。

  5.建立益生菌制备以及加工过程品质控制技术体系 1 套。

  6.获得高质量发明专利 2~3 件。

  (三) 支持方式、强度与要求。

  1.支持方式:竞争择优。

  2.支持强度:300 万元左右。

  3.申报要求:产学研联合申报。

  项目 3:岭南特色果蔬茶叶营养健康食品制造关键技术研发与示范

  (一) 研究内容。

  针对果蔬茶叶等发酵食品制造过程稳定性难以控制及酶制剂复配与微生物发酵技术缺乏等问题,根据岭南特色果蔬茶叶的营养风味特征,结合当前人们对营养、健康、美味、 方便类果蔬茶叶食品的需求,重点研究果蔬茶叶营养代餐食品生物制造中酶制剂的复配与应用技术,解决代餐产品中多种果蔬茶叶功能性成分共混体系不稳定和混溶性差等问题; 研究岭南果蔬茶叶功能物质提取与递送体系关键技术,解决功能组分稳态化、生物利用率等问题,建立新型的果蔬茶叶功能物质递送体系;筛选高活性和高稳定性的岭南果蔬茶叶发酵菌株,研究果蔬茶叶微生物发酵食品制备关键技术与装备并建立示范生产线,完善果蔬茶叶微生物发酵食品加工过程品质控制技术体系;开发降糖、改善胃肠道等果蔬茶叶发酵饮料、发酵醋等产品,并评价其应用效果。

  (二) 考核指标。

  1.研发均相稳态化果蔬茶叶功能性成分共混体系加工关键技术 1~2 项。

  2.研发高效的果蔬茶叶功能性成分提取、富集和干燥关键技术 2-3 项,同比传统工艺,功能性成分的活性保留率提高 20%,建立新型果蔬茶叶功能组分递送体系 1~2 个,生物利用度提高 20%。

  3.筛选高活性高稳定性的果蔬茶叶发酵菌株 1~2 株,研发高品质果蔬茶叶发酵关键技术 2~3 项,改造或新造配套的发酵设备 1-2 套,建立示范生产线 1 条。

  4.针对不同人群生理需求开发相关果蔬茶叶营养代餐食品 2-3 种,开发果蔬茶叶发酵食品 2-3 种。

  5.获得高质量发明专利 2-3 件。

  (三) 支持方式、强度与要求。

  1.支持方式:竞争择优。

  2.支持强度:300 万元左右。

  3.申报要求:企业牵头,产学研联合申报。

原文链接:/h-nd-2552.html

标签:
相关文章
Copyright ©2019-2022 版权所有